试论加快发展石化产业新质生产力 -凯发在线

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 | 凯发在线
试论加快发展石化产业新质生产力
2024年8期 发行日期:2024-04-17
作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继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新质生产力作系统阐述以后,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关键词,并居今年各项重点工作之首位。石化产业如何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呢?结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收获与体会,笔者简要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思考与理解。

一论何谓“生产力”

  生产力,按照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是指劳动者在特定条件下创造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可以理解为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也就是创造社会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能力。“生产力”一词诞生于18世纪,经百年的演变和不断研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全新的唯物史观,把生产力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并系统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们多年来的学习和理解,生产力是构成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还认识到,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生产力具有历史性,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态过程,正如马克思通过当时的历史条件观察到,进而形象地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二论何谓“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讲:“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段话很精辟地把“新质生产力”由什么主导?具有什么特征?因何而催生?以及其基本内涵、标志、特点和本质,都表述得十分清楚了。习近平总书记同时讲:“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也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再创新,关键是为了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都是我们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和密切结合行业实际与工作实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遵循和明确指引。

三论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工作在各行各业的、特别是工作在工业领域的同志们,怎样能够做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呢?我认为要重点做好“三个突出”:

  一是要突出新质生产力重要性的认识。总书记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极其重要性之所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二位,连续多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30%以上的份额,也是连续多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制造业大国,也是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重要贡献者。但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及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还比较突出,大而不强的现状以及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关键核心技术还存在难以突破的问题,以及部分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已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的基础上,破解诸多瓶颈制约、应对复杂严峻挑战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工业经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技术瓶颈,加快制造业大国迈向产业高端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强国目标。

  二是要突出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分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这里就阐述了一个互动的辩证关系,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创新。从这样互动的辩证关系中,也再次印证了总书记特别强调的“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一观念。

  从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生产力“三要素”的理论,结合马克思深入阐述的“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来认识,加上人类发展史、工业化历程和经济发展史,都证明了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都证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创新可以使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更先进、更高效,能力更强大,创造财富的产出效率更高。马克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看到了“蒸汽磨”代替“手推磨”,看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因为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开启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大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大幅跃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后来人,以内燃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化时代。工业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都更加印证了创新与技术进步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关键之所在。

  三是要突出绿色低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工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尤为重要。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结构以基础工业、重化工业为主,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都属于资源型、能源型产业;我国的能源结构又是以煤炭为主,经过持续努力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连续下降,但去年仍高达55.3%。这样的工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我们经济结构中“三产”的占比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又加上我国的能耗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在“双碳”目标面前就必须更加重视绿色低碳转型,并加快绿色发展方式(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因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过去那种拼投资、拼资源、拼规模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绿色低碳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重中之重的发展内容之一。

四论石化产业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石化产业的新型工业化直接关系到其他工业领域新型工业化的水平,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决定着其他工业门类发展质量、甚至国家安全水平的高低。很直观地看,电子化学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不过关,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就难以突破;我国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不能自主可控,我国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和安全领域就会受制于人。可见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别的工业领域相比,还有着不一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对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是提出了更高、更急迫的要求。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立足石化产业的现状,密切结合石化产业的实际,面向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既要突出工业发展的共性和产业属性,又要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性,应突出以下“五项重点”:

  第一,突出石化产业的属性,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石化产业既属于资源型能源型基础产业,又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配套产业。配套产业的属性是为轻工、纺织、高端制造、战略新兴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等提供产品和高性能材料等重要配套;基础产业的属性一是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石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又是以基础产品和通用材料为主,另是目前生产石化产品和化工材料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为原料,这又决定了石化产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量和能源需求量都较大的工业门类。

  今天我国的石化产业与工业结构极为相似,是以传统产业为基本盘,这也就决定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狠下功夫,这也就要求石化产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因地制宜”就要把握好并立足和密切结合区域实际、行业实际和企业实际。石化产业还要继续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这虽然是在江苏省代表团、针对一个地区讲的,但所强调的“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同样适用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立足行业或企业的实际,认真分析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研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以及瓶颈制约,确定突破点和重点任务目标;可以学习借鉴其他行业、别的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但千万不可照搬照抄、一哄而上、搞一种模式。尤其像石化产业这样以传统产业为基本盘的工业体系,一定要突出产业属性、立足行业实际,不断加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示范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力度,持续降低石化产业的物耗能耗和“三废”排放水平;通过持续的改造提升和优化,推动石化产业实现以“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三废’排放低、经济效益好”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

  第二,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在强化创新过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是抓住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也为我们指明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和关键所在。

  石化产业自“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在油气勘探开采、炼油新技术、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合成与聚合技术、工程优化与先进控制技术以及现代煤化工领域大型气化炉及其成套技术、煤制油(直接法和间接法)工业化技术、甲醇制烯烃产业化技术、煤油共炼技术、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都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聚碳酸酯、聚苯硫醚、尼龙新材料等一批工程塑料的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相继突破并产业化;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相继攻克并产业化;离子膜、有机/无机分离膜、光伏用膜、新能源电池膜以及保鲜膜、医用膜等高端膜材料相继研发成功,有的还打破了市场垄断,满足了市场急需;多种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部分电子化学品、高纯试剂等也实现了量产,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在取得明显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也是明显的,高端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超纯超净试剂以及更高性能的纤维材料、透析用膜材料等部分高端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创新一直是我们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明显短板,创新能力不强始终是我们的痛点之一。这就要求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始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积极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企业和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讲,“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以后,邓小平同志纵观世界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更是鲜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马克思之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都充分证明了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生产力发展和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产业变革的不断加快,都更加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今天的事实也告诉我们,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新科技革命不断孕育出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众多科技成果,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生产过程和生产工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了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从工业发展史到今天的实践,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都更加直观、更加明确地要求石化产业要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石化产业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在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及其专用料、超纯超净试剂(助剂)、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等领域攻关;还要重视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如组分炼油、分子炼油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大型电加热炉替代蒸汽裂解技术、合成气直接合成烯烃、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固化与转化以及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化学品或合成新材料、绿氢制备等,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三,突出生产力的时代性,在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升级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马克思1847年形成较成熟的、科学的概括“生产力”概念,已经走过了近180年;离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也已走过近40年;近180年以来特别是近40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大超过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今天的时代,经济的发展已远超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同时代人的想象,中国的经济也正在跨越传统的发展模式、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递进之时,大国博弈和区域动荡加剧,国际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越来越严峻复杂;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环境之下,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日益严峻,极端天气、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时时侵扰着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再次面临着狄更斯笔下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也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若以当前的世界形势为这句话做新的注释,那就是:“最好的时代”即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危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坏的时代”则是博弈与对抗加剧、区域动荡加剧,危机频现;“智慧的年代”就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递进,“愚蠢的年代”则是霸权思维、零和博弈、丛林法则始终禁锢着某些人的认知;“信任的时期”就是善良的人们总是从善良的愿望行事,“怀疑的时期”则是某些新老霸权国家总是令善良的人们失望。

  当今时代特性之一是能源转型。为应对气候危机人类正在加快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各国的共识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主要措施就是加快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而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又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在这个较长的过渡期内要经历前期的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中期的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并重,后期的化石能源为辅、清洁能源为主,直至最终过渡到化石能源完全退出能源领域,清洁能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能源这一过程。石化产业在这个较长的转型期内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有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如化工新型材料及其高端复合材料、功能化学品、高性能膜材料、光能催化与转换材料、特种密封材料以及可控核聚变、氢能等新能源所需的特种材料,我们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并力争抓住许多新时代的新机遇,特别是通过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积极应对能源转型造成的新挑战,而且要抓住能源转型的新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石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另一当今时代特性是数字化。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三五”以来,石化领域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开展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通过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石化行业智能化和智慧化水平进步很快,智能化数字化方面一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一批创新型和创新活力很强的企业快速成长,成效明显。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下一步石化行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按照石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南》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全国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将“智慧化工程”列为“五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总体部署;围绕重点领域,在生产经营、设备管理、安全环保、供应链协同等核心业务环节,突破10至15项智能制造重大关键技术,制修订2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再开展100家智能工厂、50家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形成一批行业智能制造优秀凯发在线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力、提升企业和全行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推动经营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运行成本和物耗能耗都大幅降低,劳动生产率和本质安全水平都明显提升,助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着石化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第四,把握石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摆在9项重点任务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居十大任务之首,足见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之重要性的布局。石化产业发展的基地化、园区化、炼化一体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最佳实践,因为石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不仅实现原料互供、能源共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而且减少物流运输、能源消耗、节省成本和“三废”集中处置,为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德国巴斯夫、新加坡裕廊岛、比利时安特卫普等世界级一流石化基地,以及国内上海化工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连云港徐圩新区、宁东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和良好的借鉴。世界一流石化基地和现代化石化产业集群,将为石化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已认定的约650家化工园区和石化基地以及广大石化企业,都要认真落实全国《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指南及中长期发展展望》中提出的,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重点培育“五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的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在按照新的时代要求、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好产业提升创新工程、智慧化工程、绿色化工工程、标准化工程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积极探索低碳或零碳示范园区与创建,国家布局的“七大石化基地”和“四大现代煤化工示范产业园”以及相关化工园区,要全力围绕环渤海湾、杭州湾、海西湄洲湾、泛大亚湾“沿海石化产业集群”以及“能源金三角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加大培育力度,力争“十四五”末这“五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初具轮廓,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扬帆海内外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成为石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和载体。

  第五,突出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加大人才培养,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按照马克思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理论,劳动者即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劳动者通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有效劳动,才能创造新的财富;离开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不会自己产生新的财富,所以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离开了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就失去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将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劳动者与马克思时代的劳动者又有着极大的不同,在那个时代,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和知识的有限积累,大多数劳动者都是农民、操作工人等阶层,而今天的劳动者大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阶层,所掌握的知识量、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觉悟水平、思考能力等,都是那个时代劳动者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加上现在的劳动工具比那个时代复杂得多,特别是信息时代以来,其机械化程度、自动化程度以及数字化程度都大大提高,今天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要求也高出许多。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劳动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就超过1200万,但同时又是高素质人才缺乏的国家,高素质人才在劳动人口中的占比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就更低;很多新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也不一定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特别是有些还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就人才队伍来讲,我国企业家很多,但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管理水平的企业家缺乏;我国创新人员很多,但是从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自立自强的人才缺乏(以获诺贝尔奖为例,美国是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最多的国家,到2022年美国共有384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英国是132人、德国是111人;2023年诺贝尔奖共6个奖项、11人获奖,其中美国6人);我国操作人员队伍庞大,但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等。今天我们加快发展新的生产力,一定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要素,要更加突出出来。

  通过学科教育和继续教育,一是高度重视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队伍,是关键要素,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队伍强了,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有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二是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队伍,是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这“三要素”中起关键作用的队伍,也是能够把这“三要素”实现“优化组合”、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队伍;三是要高度重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新时代的企业家队伍,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骨干队伍,也是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领导力和决策力之所在。总之,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因学识所限,又加上学得不够深、理解不够透,难免偏颇之处,只望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为加快石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一点有益的启示。


当前评论
网站地图